80-90
?
深渊之神?那杀人的怪物也能是神?
艾娃引诱米娜杀她那天她就穿着十分夺目的红色长裙,长裙曳脚在灯下美得像一幅引人入胜的油画,如果红鸟指代的是艾娃,那这个支线就是要查清艾娃的死因以及她为何成为了“深渊之神”的容器。
秦绪想起之前在贵宾厅里那些给她感觉很不好的人,那些人里大多都是船上真正的没有被玩家顶替的客人。
与此同时秦绪还在艾娃的行李中找到了一瓶和阿米阿姨一模一样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看来是先天性的遗传病。
行李箱里除了衣服药物还有很多剪裁下来的报纸,上面都是各种艾娃凭借优秀的嗓音登上各国报纸的新闻,艾娃很珍惜自己得来的荣誉因此讲这些剪裁下来的报纸夹进一本书里珍藏。
书的名字叫——《红鸟》
前面的简介就介绍了这只会唱歌的红鸟被捕鸟网缠住,猎人发现后将其救下,红鸟养好伤后便对猎人歌唱以作报答,可即使朝夕相处猎人依旧将红鸟卖给了贵族换取了极少量的金子。
红鸟被贵族日日囚在金笼内逼迫着不断歌唱,嘴中泣血也不能停,骄傲的红鸟不愿忍受这样的日子,便装死等待着仆从打开笼子查看时拼尽全力飞出笼外。
可它太虚弱了,逃跑换来的是全身羽毛都被拔去,它再也飞不起来了,贵族逐渐觉得索然无味便将红鸟丢给家中的猫,贵族的孩子发现这可怜的鸟后将它从猫嘴中救下日日照料,渐渐的红鸟又长出了那一身美丽绚烂的红色羽毛,在阳光中甚至散发着五色光芒。
但孩童为了防止它逃跑剪去了它的羽翅,红鸟再也不唱歌了,它日日站在阳台看着外面的天空。
直到有天另一只红鸟飞来,它义无反顾的跳下了阳台,被那贵族的老猫叼走了。
是一个十分讽刺的故事,三个人都救下它,但都夺它自由又予它生命,那捕鸟网本来就是猎人的陷阱,救它的本意就是把它献给贵族换取金子,贵族需要的是一个新鲜玩意儿,红鸟的反抗让贵族觉得无趣便让仆从拔了它的毛扔给家中的老猫,孩童救下红鸟是善意,剪去羽翼是玩心,红鸟在他眼里只是个有些可怜但不想放走的宠物。
骄傲的红鸟宁愿像猎物般死在老猫嘴里也不愿意老死在华丽的金笼,这一切只是因为它见到了另一只自由的红鸟,它的灵魂会随着那只红鸟回到故土。
风吹叶浪沙沙作响,漫山都是红鸟的悲歌。
秦绪仿佛看见了那只红鸟在朝它挥动翅膀,转身毫不犹豫的扎进云幕追寻自由。
夹在书里的除了报纸还有一封邀请函,邀请艾娃来“弗莱丁号”为贵族们演唱,赚到的钱足以支付自己和母亲很长一段时间的医药费。
艾娃便像那红鸟一样一脚踏入深渊。
秦绪将艾娃的遗物全部收了起来,她不收起来的话明天这些东西可能会全部被丢进海里。
现在还要查红鸟之死那下船的时间就得再往后稍稍,虽然海上危险重重但和机会比重相当。
看着林生申下船时秦绪就知道自己从始至终用生命为代价交换的是什么了,第一缕晨曦把海面反射的无比圣洁,秦绪站在甲板上和林生申招手再见。
很多人都在这个码头下船了,依旧留下的都是一些有执念的人。
“弗莱丁号”购买好所需物资再次启程时船上的玩家已经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
秦绪却在想诺瓦能不能在这无边无际的海洋找到自己,虽然他失约了但自己也并没有下船,还是有机会的。
第84章 拜乐电厂 15
直到秦绪用餐时再次遇到阿米阿姨, 船上的工作人员除了维尔和米娜外一个不少,这两个是唯二被艾娃杀掉的工作人员。
时间虽然一直在走但感觉船上新的故事线又开始了,“弗莱丁号”上来了许多人补足了客人和玩家的数量, 阿米阿姨表面看起来是个做饭阿姨但秦绪能看到她身上溢出的黑色雾团,之前她身上是没有的,这代表阿米阿姨确实是已经死亡的状态, 但依旧重复着之前的事。
秦绪没想到这次上船的熟人不少, 其中就有秦册和汪思易, 本来汪思易没那么引人注意, 但她身边的短发白毛男孩儿是相当的吸睛,在看到那男孩儿一紧张就会微缩的竖瞳时秦绪意识到什么,这恐怕就是当时那条被汪思易徒手捉走的白鳞蛇。
不是说建国后不准成精吗?怎么现在都有人身了?再看她的肥吱一天天当鼠王美得不亦乐乎, 而和它一个棺材里的白鳞蛇都有人身能自由活动了。
白毛男孩儿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秦绪, 他感知到秦绪身上有那女人的气息立马就拉着汪思易衣角躲在她身后。
汪思易疑惑的看了一眼白小玉,“怎么了?你是不是感知到了什么危险?”
白小玉捏着汪思易的衣角沉默,看他不说话汪思易安慰的摸摸他脑袋,“没事的, 这是五星赛制本来就危机四伏,我会小心一点保护好你的安全。”
白小玉:那老女人要想把我抓回去的话不是你说保护就保护得了的, 你现在都还要靠我保护呢!不过那白毛鼠呢怎么没看见?
镜头再转回秦绪这边, 她感慨一番趁两人发现她之前回了房间, 毕竟他们虽然在一条船上但进行的故事线是不同的, 她触发的支线这两人未必会触发, 但他们要是靠近自己肯定会触发“情绪失落的金普莎”这个支线, 为了避免麻烦秦绪打算在这个支线彻底完成前先躲一躲。
等金普莎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这个任务也就不能再被触发了。
既然阿米阿姨还在船上秦绪觉得还是得去问问她, 毕竟阿米阿姨人都不在了还被场景抓回来继续当NPC那就肯定有她必须存在的理由, 比如“红鸟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