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其他小说>农门娇女:空间五夫宠不停> 第446章 神农的不朽功绩(历史丰碑)

第446章 神农的不朽功绩(历史丰碑)

  归墟的晨雾里,合心石旁立起了一座新的石碑,碑身是从镜像空间运来的墨玉,表面光滑如镜,却在晨光中浮现出模糊的纹路:一个身披草叶的身影正弯腰尝草,指尖滴落的汁液在地上生根,长成一片绵延的药田,药田边缘,六个人的剪影正合力扶起倒伏的禾苗,身影与姜暖、谢无咎五人渐渐重合。

  姜暖掌心的星核轻轻颤动,映出文渊阁那卷《神农百草经》的真迹——泛黄的帛书上,除了常见的药草图鉴,还夹着片半枯的六和草叶,叶背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医人者先医心,济世者先济情。"五人的气息顺着石碑的纹路漫开,与星砂、战气、药香、兽语、笔墨交织成一道光柱,竟让墨玉碑上的纹路活了过来,浮现出神农氏踏遍山河的身影:他走过的路,草石皆活;他触碰过的兽,戾气尽消;他留下的药种,在不同空间生根发芽,最终都长成了守护"家"的模样。

  "历史的丰碑从不是冰冷的石刻。"姜暖的星核贴近碑面,暖光让每个纹路都泛起温度,"是神农尝百草时,舌尖的苦里藏着的'救人'的甜;是他教先民耕种时,掌心的茧里裹着的'共生'的理;是他把药草分予异族时,目光里的'无界'的暖——他的功绩,不是留下多少药方,是让'守护'成了刻在血脉里的本能,让谢无咎的星轨会为归墟偏航,楚临风的战气会为弱者收锋,苏玉瑾的药香会为陌生人熬粥,萧战的兽语会为生灵求安,沈墨书的笔墨会为平凡人立传。这才是不朽:不是被供奉在神坛,是活在每个想'好好活着,也让别人好好活'的人心里。"

  百草淬炼的初心:从"尝毒"到"共生"

  文渊阁的密室里,藏着个青铜药箱,箱角刻着"神农氏"三个字,锁扣是用兽骨制成的,形状像株六和草。谢无咎用星砂打开锁时,箱内飘出的药香竟与苏玉瑾的药圃气息相通,箱底铺着的兽皮上,用朱砂画着幅《百草图》,图中每种草旁都标着两种注解:一种是药性,一种是"该如何与它相处"——"六和草喜阴,需与焰花为邻,花叶相护";"冰魄草性寒,不可独用,需配归墟的暖阳";"噬影草有剧毒,却能驱虫,需圈而不杀"。

  "神农的第一重功绩,是教会我们'敬畏'。"谢无咎的星砂在图上流动,标出神农尝百草的路线,竟与归墟的地脉走向惊人地相似,"他尝毒不是为了逞强,是想知道'草有灵,不可轻慢'——就像这六和草,他本可以独占其药效,却偏要记下'需与焰花共生',因为他懂,万物相依才是长久之道。"

  有次镜像空间的狮身人染上怪病,浑身长满鳞甲,苏玉瑾的药石无效,谢无咎却在《百草图》的夹层里找到张残页:"鳞甲者,非病也,是草木灵气过剩,需以归墟的'忘忧草'引之,使其归于平衡。"残页旁画着神农与狮身人先祖同饮药汤的画面,两人手中的药碗,一碗盛着六和草,一碗盛着焰花籽。当姜暖带着忘忧草跨越空间时,突然懂了神农为何要走遍各族——他留下的不是药方,是"万物可通"的钥匙。

  青铜药箱的暗格里,藏着块被毒素侵蚀的指骨,骨头上的纹路与神农氏画像的指节完全吻合。苏玉瑾用银针刺破指骨,流出的黑血竟在接触到六和草时化作白烟,露出里面的骨髓,骨髓里嵌着颗细小的种子,正是归墟常见的谷种。"他尝遍百草,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神,是想告诉后人:毒与药本是一体,就像这指骨里的谷种,苦里藏着生的希望。"苏玉瑾把种子埋进药圃,来年竟长出一株双生苗,一半是解毒的药草,一半是饱腹的谷物,像在诉说"医人与济生,本就不分家"。

  农具刻就的共生:从"拓荒"到"共荣"

  楚临风在界域墙下清理碎石时,发现了一柄锈迹斑斑的木耒,耒头的木纹里嵌着些谷物的碎屑,用战气一吹,碎屑竟化作流光,在地上拼出神农教先民耕种的画面:他没有站在高处指挥,而是跪在田里,手把手教异族孩童握耒的姿势,身后的归墟人与狮身人并肩劳作,田埂上的灵鹿正用角拨开杂草,像在帮忙松土。

  "神农的第二重功绩,是教会我们'土地不偏私'。"楚临风用战气修复木耒的裂痕,耒头突然亮起,映出归墟的梯田——田埂的走向与画面里的古田完全一致,都是沿着山势蜿蜒,给鸟兽留出穿行的通道,"他留下的不是耕种技巧,是'土地是所有人的母亲'的理:归墟人可以种谷,狮身人可以种果,兽群可以在田边栖息,谁也不独占,谁也不掠夺,就像这木耒,握在谁手里都能松土,长出的粮食,谁都能分一口。"

  有次域外的寒地部落因雪灾断粮,想强行闯入归墟抢粮,楚临风没有用战气阻拦,而是带着他们看归墟的粮仓:一半是归墟的谷物,一半是镜像空间的瓜果,角落里还堆着留给兽群的过冬草料。"神农氏的耒,从不是用来打仗的。"他指着木耒上的刻痕,"这里的每个凹痕,都是耕种时磨出来的,不是砍杀时留下的。"后来寒地人留下帮忙修水渠,来年归墟的谷种,竟在他们的土地上发了芽,长出的麦穗,穗粒比别处多了两颗,像在说"谢谢"。

  小主,

  木耒的柄上,刻着圈细密的纹路,楚临风用战气拓下后,发现与归墟的地脉图完全吻合。"他早就知道,土地的脉络和人心的脉络是相通的。"他把拓片送给谷民时,老人们突然想起祖辈的话:"种地前要对土地说'我们一起好好长',收粮后要留三成给鸟兽——这都是神农传下来的规矩。"战气在拓片上流转,竟让纹路里渗出点点金光,落在苏玉瑾的药圃里,六和草突然开花,花瓣上都印着小小的"共"字。

  药香弥漫的无界:从"医人"到"医世"

  苏玉瑾的药圃深处,有座半塌的石屋,墙上刻着神农氏的行医语录,最显眼的一句是:"药不分族,病无界域,见痛即医,不问来处。"石屋的灶台上,还摆着个陶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