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318章 神凰十四年冬风暖,改土归流换新天

第318章 神凰十四年冬风暖,改土归流换新天

  肃清播州杨氏、川东刘氏后,西南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涤荡尘埃的暴雨,空气都变得清朗起来。但龙天策深知,拔除这两颗毒瘤,只是治标之策。西南乱局的根源,在于延续数百年的“土司制度”——世袭的土司、土官将辖地视为私产,世代传承,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朝廷政令难以渗透,百姓苦不堪言。要彻底斩断割据的锁链,必须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世袭,由朝廷派遣流官治理,将西南纳入中央统一的行政体系。这,才是他为西南“续写新篇章”的核心之笔。

  旧制沉疴:土司割据民不聊生

  “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龙天策在西南军政会议上,语气坚定地对麾下将领与幕僚说道。他铺开西南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大小土司的辖地,如同棋盘上的割据势力。

  “土司制度,始于前朝,本是为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 龙天策指着舆图上的播州、川东,“但到了今日,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土司世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权力不受约束,对百姓生杀予夺,比皇帝还自由。”

  他列举着土司制度的弊端:

  ——经济上,土司垄断当地资源(盐、铁、矿山、土地),百姓需缴纳繁重的赋税(有的甚至高达收入的五成),还要服无偿劳役,生活困苦。

  ——司法上,土司私设公堂,家法大于国法,百姓稍有不从,便可能遭受鞭笞、监禁甚至处死,且无处伸冤。

  ——军事上,土司豢养私兵,相互攻伐,甚至对抗朝廷,导致边疆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文化上,土司推行愚民政策,禁止百姓读书识字,害怕他们接触中原文化后“不服管教”。

  “播州杨氏、川东刘氏,只是其中的代表。” 龙天策沉声道,“若不彻底废除土司制度,今日除了杨氏、刘氏,明日还会有张氏、李氏冒出来,西南永无宁日。”

  与会众人纷纷点头。奉节守将王忠感慨道:“末将在西南多年,见多了土司欺压百姓的惨状。有个彝族土司,为了修建庄园,强征上千百姓服劳役,累死饿死大半,百姓敢怒不敢言。改土归流,实乃民心所向。”

  政策推行:恩威并施破阻力

  改土归流,触及了土司阶层的核心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知。许多土司表面顺从,暗地里却勾结串联,散布谣言,甚至煽动部族叛乱,试图阻挠政策推行。

  龙天策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

  对愿意主动配合的土司,给予优厚待遇——保留其财产,授予虚职(如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让其子弟入国子监读书,甚至可以迁徙到中原定居,安享晚年。

  播州附近的一个仡佬族土司,听闻政策后,主动来见龙天策:“秦王殿下,我愿献出土司印信,归顺朝廷。只求能让族人过上安稳日子。” 龙天策欣然应允,不仅保留了他的田产,还任命他为播州府的顾问,协助流官治理地方。

  对犹豫观望的土司,龙天策派人晓以利害,展示朝廷的决心与实力。“播州杨氏、川东刘氏的下场,你们都看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以身试法。” 同时,他命阿武率领精锐部队,在土司辖地边缘进行军事演习,展示武力威慑。

  对公然反抗的土司,则坚决镇压。川南有个苗族土司,自恃山高路险,聚集数千部族勇士,对抗改土归流,甚至杀害了朝廷派去的使者。龙天策果断下令,由阿武率军征讨。大军兵分三路,绕道突袭,很快攻破土司的山寨,斩杀首恶,将其部众编入户籍,由流官管辖。

  “不是朝廷容不下你们,是世袭割据容不下西南的安宁。” 龙天策在平定叛乱后,对被俘的土司残余说道,“改土归流,不是要剥夺你们的一切,而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能在朝廷律法下,平等生活。”

  流官到任:革故鼎新施仁政

  废除土司后,朝廷派遣的流官(多从岭南、中原选拔,经龙天策亲自考察,确保清正能干)陆续抵达西南各地。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治理理念:

  ——编户齐民。将土司辖下的百姓,统一编入户籍,登记姓名、年龄、田产,如同中原百姓一样,成为朝廷的“编户”,不再是土司的“私奴”。

  ——统一赋税。废除土司的苛捐杂税,按照朝廷统一标准征收赋税(约为收入的十分之一),并发放“纳税凭证”,杜绝官吏盘剥。

  ——公正司法。设立县衙、府衙,推行大唐律法,废除土司家法,百姓有冤可以击鼓鸣冤,由流官审理,确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兴办学堂。在各州县开设官办学堂,聘请中原儒师与少数民族智者共同授课,教授汉字、算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历史,让各族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

  ——推广农技。玉倾城闻讯,从岭南派遣农官,带着改良的稻种、农具,深入西南村寨,教百姓开垦梯田、兴修水利、沤制肥料,提高粮食产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流官们初到任时,百姓们还有些畏惧和不信任。但很快,他们就感受到了变化:

  赋税减轻了,身上的枷锁仿佛卸下了一半;

  有了冤屈,可以去县衙告状,真的能得到公正裁决;

  孩子们能去学堂读书,不用再像父辈一样目不识丁;

  田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播州的一位老农,拿着新发放的户籍凭证,激动得手都在抖:“活了一辈子,终于不再是‘杨家的人’,而是‘大唐的百姓’了!”

  百姓欢腾:千年枷锁一朝除

  改土归流的成效,很快在西南大地显现。

  在播州,曾经被杨氏霸占的矿山,收归官营后,矿工们拿到了足额的工钱,还能定期休息,矿场里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