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279章 龙江波涌破神都,旧朝残烬逐西风

第279章 龙江波涌破神都,旧朝残烬逐西风

  神凰六年的新春,带着一丝诡异的暖意,拂过长安的宫墙。正月初三的清晨,积雪尚未消融,世家府邸的朱门内,依旧传出宴饮的喧嚣;皇城深处的太极殿,替身“秦珪”正搂着新纳的美人,把玩着费无极献上的西域宝玉,全然不知一场足以颠覆一切的风暴,已在龙江彼岸蓄势待发。而此刻的龙江西岸,二十万义军厉兵秣马,寒刃在初阳下泛着冷光,只待龙天策一声令下,便要踏破这虚假的繁华,迎回真正的大唐。

  神都残宴:醉生梦死不知祸

  长安城内的新年,是一场建立在百姓血泪之上的狂欢。

  费府的宴席,从除夕延续到初三,从未停歇。费无极端坐主位,看着儿孙们推杯换盏,听着他们吹嘘在各地搜刮的珍宝,脸上强装着镇定,指尖却不自觉地摩挲着冰凉的玉扳指。龙江对岸的义军动向,他并非一无所知,只是连日来的酒色与自我麻痹,让他选择性地相信了“义军不过乌合之众”的谎言。

  “父亲,您就放宽心吧。” 费衍醉醺醺地拍着胸脯,“龙江天险,有儿臣在,量他们也插翅难飞!等过了正月,儿臣亲自带兵,把那些反贼的脑袋都拧下来当酒壶!”

  费无极皱了皱眉,刚想斥责几句,却被费英杰的奉承打断:“大哥说得对!父亲运筹帷幄,那龙天策不过是跳梁小丑,翻不了天!” 说着,他给费无极满上一杯酒,“父亲,咱们还是喝酒,过了这个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费无极端起酒杯,酒液入喉,却尝不出丝毫暖意。他瞥了一眼皇城的方向,那个傀儡皇帝,此刻怕是还在后宫与巫师胡闹吧。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像藤蔓一样缠绕住他——或许,从扶持这个蠢货开始,他就已经错了。

  世家府邸的宴席上,亦是一派奢靡。博陵崔氏的家主崔玄龄,正与几位世家代表商议着“若义军真的渡江,该如何应对”,言语间却满是投机与算计,仿佛这场浩劫不过是一场可以下注的赌局。

  “若龙天策胜了,咱们便献上‘拥护真主’的表文;若费家胜了,咱们便继续‘共掌天下’。” 崔玄龄轻摇折扇,语气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们沉浸在权力的迷梦与新年的虚假喜悦中,对龙江彼岸的杀气,对城内百姓的怨毒,对潜伏在暗处的内应,一无所知。

  龙江惊渡:二十万师破天险

  正月初三的午夜,龙江西岸的义军大营,骤然响起震天的号角。

  “传我将令,强渡龙江!” 龙天策身披玄甲,立于高坡之上,手中长枪直指东岸,声音穿透夜色,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将士耳中。

  “杀!杀!杀!” 二十万义军齐声呐喊,声震四野,惊得江面上的冰层都仿佛在颤抖。

  早已准备好的数百艘战船,在夜色中如离弦之箭,向着东岸疾驰。船头的“唐”字大旗,在火把的映照下,猎猎作响,仿佛在向对岸宣告:大唐的忠魂,回来了!

  龙江东岸的守军,大多是被强征来的百姓子弟,或是费家的私兵。他们本就无心恋战,又逢新年,防备松懈,许多人还在帐中饮酒取暖。当听到西岸的呐喊与战船划破水面的声音时,顿时慌作一团。

  “反贼渡江了!”

  “快跑啊!”

  少数费衍的心腹试图组织抵抗,却被潮水般涌来的义军冲得七零八落。更有甚者,直接扔掉武器,高喊着“大唐万年”,倒戈加入了义军的行列。

  内应的作用,在此时彻底显现。潜伏在龙江防线的旧部,突然发难,斩杀了费家的将领,打开了沿岸的防御工事,点燃了指引方向的烽火。

  “内应!我们的人!” 义军中响起欢呼声。

  龙天策一马当先,跃过战船,踏上东岸的土地,长枪挥舞,将迎面冲来的敌兵挑落马下。身后的天策军与义军将士,如潮水般涌上,迅速控制了东岸的防线。

  整个强渡过程,不过一个时辰。当第一缕晨曦刺破夜色,龙江天险已被义军踩在脚下,神都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轰然崩塌。

  神都易主:百姓夹道迎王师

  正月初四的清晨,长安的百姓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当他们推开门窗,看到的却是终生难忘的一幕——无数身着铠甲、手持兵刃的士兵,正沿着朱雀大街,向着皇城方向行进。他们的旗帜上,赫然是久违的“唐”字!

  起初,百姓们惶恐不安,以为又是兵灾。直到有人认出了队伍最前方那个身披玄甲、面容坚毅的身影。

  “是天策将军!是龙天策大将军!” 一个曾受新政恩惠的老农,颤抖着声音喊道。

  “大将军来了!”

  “义军进城了!”

  “是来清君侧的!”

  瞬间,恐惧被狂喜取代。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有的端出热茶,有的拿出干粮,有的甚至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大将军,您可来了!”

  “快救救我们吧!那些贪官快把我们逼死了!”

  龙天策勒住马缰,看着两旁泪流满面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他翻身下马,对着百姓深深一揖:“乡亲们,让你们受苦了。我们回来了,大唐,回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万年!”

  “大将军万年!”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长安的天空。义军将士们看着这一幕,士气更加高昂——他们为之奋斗的,不正是这样的场景吗?

  在百姓的簇拥下,义军顺利进入皇城。守卫宫门的禁军,早已听闻龙江失守、内应发难的消息,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只有少数费家豢养的死士,负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