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219章 春风送暖离汴州,旌旗遥指赴神都

第219章 春风送暖离汴州,旌旗遥指赴神都

  开武二十八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岁更早一些。汴州城外的柳丝刚抽出嫩黄的新芽,护城河的冰面已彻底消融,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两岸渐渐苏醒的绿意。这座在龙天策治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的中原重镇,正沉浸在春耕的忙碌与安宁中,却不知一场牵动人心的离别,已悄然临近。

  调令突至,新命赴京

  这日清晨,都督府的早议刚散,邓铿正与龙天策核对河南道春耕的物资调度清单,夜凌捧着一封盖着紫宸殿朱印的圣旨,快步走入书房,神色凝重却难掩一丝振奋。

  “大人,神都急报,陛下亲发的调令。”

  龙天策放下手中的账册,接过那明黄的卷轴,指尖触及微凉的绫缎时,心中已有预感。展开一看,果然——秦正阳的旨意言简意赅,却分量千钧:“河南道观察使龙天策,政绩卓着,民心所向,着调任京兆府尹,即刻赴任,总理京畿政务。”

  紧随其后的,还有另一道旨意,是关于高士仓的:“周口县县令高士仓,清正爱民,才干出众,着调任京兆府主簿,随龙天策一同赴任。”

  书房内一时寂静,邓铿率先反应过来,上前一步道:“京兆府尹!那可是掌管神都政务的要职,陛下这是……要委以重任啊!”

  龙天策看着圣旨,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京兆府尹,位高权重,却也身处漩涡中心,神都权贵云集,关系盘根错节,比治理河南道,难度何止倍增?但这道调令,既是信任,也是考验,更是……开拓新局面的契机。

  “看来,汴州的篇章,要告一段落了。” 龙天策轻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舍,却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邓铿,你即刻着手交接,河南道的新政,不能因我离开而停滞。”

  “属下明白!”

  消息很快传遍都督府,玉倾城正带着侍女晾晒刚做好的婴儿衣物(龙无忌已半岁,活泼可爱),听闻消息,手中的衣物轻轻一颤,随即恢复平静,对身边的花蓉笑道:“终究还是要去神都的。”

  花蓉如今已是高士仓的妻子,听闻丈夫也将调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温柔的笑意:“也好,神都离周口远,离汴州也远,却是新的开始。” 她看向玉倾城,“只是这汴州,终究是住出感情了。”

  龙悠悠则显得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神都!那可是天子脚下!听说比汴州繁华十倍!只是……那里的权贵,会不会很难打交道?”

  龙天策走进来,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笑道:“神都虽复杂,但也未必是龙潭虎穴。我们能在睢阳站稳脚跟,能让汴州焕然一新,到了神都,自然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他走到玉倾城身边,握住她的手,“只是委屈你了,又要换地方。”

  玉倾城摇摇头,眼中满是信任:“你在哪,家就在哪。”

  百姓相送,十里长亭

  龙天策与高士仓即将赴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汴州城的大街小巷。

  起初是震惊,随即便是浓浓的不舍。

  “龙大人要走了?” 一个在民用铺买盐的老汉,听到消息后,手中的盐袋差点滑落,“他走了,咱们汴州怎么办?”

  “听说去神都当大官了,京兆府尹呢!” 旁边的商贩接口道,语气中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这是好事!龙大人有大本事,就该去更大的地方,为更多百姓做事!”

  “可我舍不得他走啊……” 老汉抹了抹眼角,“我家孙子能上学堂,我家能有存粮,都是托龙大人的福。”

  不舍归不舍,百姓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父母官的敬意与祝福。

  离别的前一日,汴州的百姓自发地行动起来。有人提着新蒸的馒头,送到都督府门口;有人捧着刚采的鲜花,插在府门前的石缝里;更有手艺好的工匠,连夜赶制了一块“万民伞”,伞面上绣满了汴州的山川河流,以及密密麻麻的百姓签名。

  启程这日,天色微明,汴州南门外的官道上,早已挤满了前来送别的百姓。从城门到十里长亭,黑压压的一片,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却异常安静,只有偶尔的啜泣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龙天策一行的车马刚出城门,百姓们便自发地跪了下来,齐声喊道:“恭送龙大人!”

  声音整齐而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情感,让龙天策心头一震。他连忙翻身下马,扶起身边的一位老汉:“乡亲们,快起来,折煞我了!”

  “龙大人,您不能走啊!” 老汉抓住他的手,老泪纵横,“您走了,谁来管我们这些百姓?”

  “老伯放心。” 龙天策眼眶微红,声音温和却坚定,“我推荐的继任者,是邓铿大人,他会像我一样,为汴州百姓做事。而且,我去了神都,也会记着汴州,记着大家。”

  他走到人群中,一一与百姓道别。那个曾被他从醉仙楼拼酒的卖菜老汉,塞给他一篮刚摘的青菜:“大人,神都的菜贵,带着路上吃。” 那个在平民学堂读书的孩童,捧着自己写的字,递给龙天策:“大人,这是我写的‘勤政爱民’,送给您。”

  小主,

  高士仓与花蓉的车马,跟在后面。看着这万人空巷的送别场面,高士仓感慨道:“龙大人在汴州的声望,真是深入骨髓。”

  花蓉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民心是最公正的秤,他担得起这份敬重。”

  十里长亭,早已摆好了百姓们自发准备的饯行酒。龙天策端起酒杯,对着百姓们高高举起:“龙天策在汴州一年有余,蒙各位乡亲支持,才有今日。这杯酒,敬大家,敬汴州!”

  “敬龙大人!” 百姓们齐声回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饮完饯行酒,龙天策翻身上马,再次对着百姓们拱手:“乡亲们,留步吧!汴州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emsp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