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197章 神都风云起微末,庙堂反应各不同

第197章 神都风云起微末,庙堂反应各不同

  睢阳书生集体下田劳作的消息,像一匹快马,越过黄河,一路奔进了神都的宫墙。

  紫宸殿的御书房里,秦正阳正对着一份奏折发愁——江南水患,漕运受阻,户部却拿不出足够的赈灾款,李嵩的理由是“国库空虚,需节流开支”。他知道,所谓的“空虚”,不过是进了世家和贪官的腰包,可一时之间,竟也无可奈何。

  “陛下,睢阳送来了急报。” 李德全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份卷宗,脸上带着几分古怪的神色。

  “睢阳?” 秦正阳抬眉,以为是龙天策又推行了什么新政,“他又闹出什么动静了?”

  李德全把卷宗递上去,小声道:“龙太守……让睢阳所有适龄书生,除老弱外,都去田里义务劳作三个月,说是‘体验稼穑,知晓民生’。”

  “什么?” 秦正阳接过卷宗,翻开一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看到最后,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声里带着几分无奈,几分惊讶。

  “这小子……捅的篓子越来越大了!” 秦正阳放下卷宗,摇着头,“他这是铁了心要把河南道的读书人都得罪光啊!”

  正在这时,杨皇后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来,见他又是笑又是叹,好奇地问:“陛下,何事如此好笑?”

  杨皇后出身名门,却并非迂腐之人,对朝政颇有见地,秦正阳常与她商议国事。

  “你自己看吧。” 秦正阳把卷宗递给她。

  杨皇后接过,细细看了一遍,看完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卷宗道:“这个龙天策,行事真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让读书人去种地,亏他想得出来。”

  “可不是嘛。” 秦正阳接过莲子羹,舀了一勺,“河南道的举子、秀才,怕是要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费无极他们,又有文章可做了。”

  杨皇后却若有所思:“不过,他这么做,或许也有他的道理。”

  “哦?皇后觉得他有什么道理?” 秦正阳饶有兴致地问。

  “那些读书人,大多是世家子弟,或是家境尚可者,十年寒窗,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却总以‘斯文’自居,空谈误国。” 杨皇后语气平静,“让他们去体验体验种地的辛苦,知道百姓的不易,未必是坏事。将来这些人当中,总有入仕为官的,多些民生疾苦的体验,总比只会掉书袋强。”

  秦正阳点头:“你说得有道理。这小子,手段是糙了点,心却是好的。只是……太急了些。读书人最看重脸面,他这么一搞,怕是要激起更大的反弹。”

  “反弹也无妨。” 杨皇后笑道,“龙天策在睢阳根基已稳,百姓拥护,几个读书人的非议,动摇不了他。倒是那些读书人,经此一遭,或许能收敛些傲气,也算是件好事。”

  她顿了顿,看向秦正阳:“陛下,您真觉得他是在‘捅篓子’?依臣妾看,他这是在釜底抽薪。那些读书人,大多依附世家,骂他的人,未必是真为了‘斯文’,怕是怕他动了世家的根基。”

  秦正阳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你说得对。费无极他们,怕是又要跳出来了。”

  话音刚落,李德全又匆匆进来:“陛下,安国公费无极,联合了二十多位大臣,在宫外求见,说是有要事启奏,看那样子,怕是为了睢阳的事。”

  “来了吧。” 秦正阳与杨皇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了然。

  “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费无极带着一群大臣,气势汹汹地走进御书房,为首的费无极,气得花白的胡子都在抖,一进门就跪在地上:“陛下!龙太守在睢阳,公然羞辱斯文,逼迫读书人去种地,此乃亡国之举啊!请陛下严惩!”

  “是啊,陛下!” 户部侍郎李嵩立刻附和,“读书人乃国之栋梁,岂能与农夫为伍?龙天策此举,是对孔圣人的亵渎,是对朝廷体制的挑战!若不严惩,恐天下读书人寒心!”

  “睢阳书生联名上书,泣血陈词,说龙天策‘有辱斯文,堪比匪寇’!” 吏部尚书王显也跟着哭诉,“陛下,再任由他胡闹下去,我大唐的文脉都要被他毁了!”

  一群大臣你一言我一语,个个义愤填膺,仿佛龙天策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

  秦正阳看着他们,心中冷笑——这些人,平日里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如今不过是读书人受了点“委屈”,就跳得这么高,说到底,是怕龙天策的做法,动摇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士绅阶层”根基。

  “诸位卿家,稍安勿躁。” 秦正阳放下莲子羹,语气平静,“龙天策让书生去种地,确实有些鲁莽,但他的初衷,是让书生‘体验稼穑,知晓民生’,并非有意羞辱。”

  “陛下!” 费无极激动地喊道,“初衷再好,手段也太过粗鄙!读书人岂能种地?这与农夫何异?”

  “农夫又如何?” 秦正阳反问,“没有农夫种地,诸位卿家吃什么?穿什么?‘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读书人体验民生,知晓稼穑之苦,有何不妥?”

  小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朕看,未必是龙天策做得不对,或许是诸位卿家,离民生太远了!”

  这话一出,众臣顿时哑口无言。费无极张了张嘴,想反驳,却被秦正阳眼中的锐利逼了回去。

  “此事,朕知道了。” 秦正阳站起身,“龙天策在睢阳推行新政,虽有瑕疵,却也让百姓安居乐业,物价稳定,功大于过。至于书生种地之事,就让他先试试吧。若真出了乱子,朕再处置不迟。”

  他下了逐客令:“诸位卿家,还是多关心关心江南的水患,想想怎么筹措赈灾款吧。国库空虚,总不能让百姓等着饿死。”

  费无极等人碰了一鼻子灰,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悻悻地告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