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170章 郊野流连藏深意,城门晚闭起疑云

第170章 郊野流连藏深意,城门晚闭起疑云

  睢阳的暮春,总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运河的水波泛着粼粼金光,两岸的新柳垂落如帘,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花香。自龙天策雷厉风行地肃清了空饷、追缴了欠款后,睢阳官场为之一清,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真切——府库充盈了,官吏们收敛了,连市集上的物价,都似乎平稳了些。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龙太守会乘胜追击,继续清查漕运、盐政等积弊时,龙天策却突然变回了那个“游山玩水”的模样。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太守府的马车便会驶出城门,车上坐着龙天策与玉倾城,有时夜凌、颜清、白鸽也会同行,像是一群真正的游人,漫无目的地穿梭在睢阳城外的田野、村落、河畔。

  他们会去运河下游的芦苇荡,看水鸟起落,听渔歌唱晚;会去城南的杏花村,坐在老农的院坝里,喝一碗新酿的米酒,听他讲往年漕帮的故事;会去城西的古渡口,看夕阳把水面染成金红,数着往来的商船;甚至会去那些偏僻的山坳,看樵夫砍柴,问他们山路的走向。

  最让人费解的是他们回城的时间——无论去了哪里,总要等到城门快要关闭的最后一刻,才慢悠悠地赶着马车回来。守城的士兵,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每次看到那辆熟悉的马车出现在暮色里,总会暗自嘀咕:“龙太守这日子,过得比神仙还逍遥。”

  这反常的操作,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睢阳的大小势力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太守府内,刚被提拔的功曹参军周明,看着每日出城的马车,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是龙天策一手提拔的寒门官员,性子耿直,见不得“懈怠”,忍不住找夜凌打听:“夜将军,太守大人这几日……为何总出城游玩?漕运的账目还没清完,盐商王元宝那边也还在观望,正是要紧时候啊。”

  夜凌赤发束在脑后,正低头擦拭着腰间的短刀,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太守自有安排,周参军不必多问。”

  周明急了:“可……可外面都在传,说太守大人肃清了空饷、追了欠款,就觉得大功告成,开始享乐了!那些之前被打压的豪强,都在暗地里偷笑呢!”

  夜凌抬眼,黑眸中闪过一丝深意:“他们笑,就让他们笑。有时候,让对手看清楚的‘真相’,未必是真的真相。”

  周明似懂非懂,却也不敢再追问。

  睢阳府衙后宅,被龙天策暂时留用的老吏张松,正跟几个同僚闲聊。

  “你说龙太守,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个年轻吏员咂着嘴,“前阵子还雷厉风行,抓了王干炬、孙巨容,这才多久,就天天往外跑,城门关门前才回来,莫不是真觉得天下太平了?”

  张松捻着花白的胡须,沉吟道:“不好说。这位龙太守,心思深沉得很。上次在杞县,他也是先游山玩水,再突然动手,收拾了那些豪强。这次……怕是没那么简单。”

  “可这次不一样啊。” 另一个吏员反驳,“空饷、欠款都清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骨头,漕帮胡三、盐商王元宝,哪个背后没人?他要是真想动,该召集我们议事才对,哪有天天出去玩的道理?”

  张松摇了摇头:“越是这样,越要小心。城门晚闭才回,这时间点……太刻意了。”

  而那些被龙天策视为“目标”的势力,更是疑窦丛生。

  漕帮总舵,胡三正对着一张舆图发呆。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龙天策几日来的行踪——芦苇荡、古渡口、杏花村……全是漕帮势力盘踞的地方。

  “大哥,这龙天策,天天往咱们的地盘跑,还总待到城门快关才回,会不会是在查咱们的运货路线?” 手下的头目,一脸紧张地问。

  胡三手指敲着桌子,眼神阴鸷:“不好说。他要是想查,直接派兵来就是,何必自己跑?再说,城门快关才回,那时候夜色渐浓,路上人少,他能看到什么?”

  “会不会是……故意麻痹我们?” 另一个头目猜测,“让我们觉得他没心思对付咱们,放松警惕?”

  胡三冷笑一声:“麻痹?他上次在杞县就用过这招!老子才不上当!传令下去,所有运货的船,都改道走暗河,晚上行动的兄弟,多加小心,别让他抓了把柄!”

  盐商王元宝的府邸里,他正对着一面铜镜,把玩着新得的玉佩。

  “龙太守?不过是个毛头小子。” 王元宝嗤笑一声,对身边的账房先生说,“肃清空饷、追欠款,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真要动我王元宝,动漕帮,他还嫩了点。天天出去玩?我看他是没那个本事,只能靠游山玩水装样子!”

  账房先生却忧心忡忡:“东家,还是小心为妙。听说他每次回来,都让夜将军的人,把当日的行踪、看到的船只、遇到的人,一一记录下来……”

  “记录?” 王元宝不屑地挑眉,“记录又如何?那些渔民、樵夫,能知道什么?难不成还能说出我私盐的藏处?放心,他折腾不出什么花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此时,“折腾不出花样”的龙天策,正坐在古渡口的一块礁石上,看着最后一抹夕阳沉入水面。玉倾城依偎在他身边,手中把玩着一枚刚从渔民那里买来的贝壳。

  “今日看到的那艘‘货船’,吃水很深,却挂着‘空载’的旗号,行色匆匆,怕是装了私盐。” 玉倾城轻声道,紫眸在暮色中闪着光。

  龙天策点头,金发黑眸映着水面的余晖:“嗯,船帆上有个‘王’字标记,是王元宝的船。他们果然在改道,从这古渡口下游的暗河走。”

  “还有杏花村的李老汉说,每月初三、初八的夜里,漕帮的船会在芦苇荡的三号岔口卸货,那里水浅,隐蔽,连守城的士兵都不知道。” 玉倾城补充道,“他还说,胡三最近买了不少硫磺、硝石,不知道要做什么。”

  龙天策的眼神沉了沉:“硫磺、硝石……是想私造火药?看来胡三的野心,比我们想的还大。”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