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159章 耕读同田均赋役,士绅崩溃撼根基

第159章 耕读同田均赋役,士绅崩溃撼根基

。我们不能退缩。”

  “我知道。” 龙天策点头,转身对亲卫下令,“传我命令,郑三等人,聚众闹事,阻挠公务,先将他们拿下,关进大牢,待查清他们名下的土地和偷税漏税的证据,一并处置!”

  “是!” 亲卫领命,很快,一队衙役冲出县衙,将郑三等人制服。

  郑三被按在地上,还在疯狂地嘶吼:“龙天策!你不能这样对我!我是士绅!我是……”

  他的话,在冰冷的锁链声中,渐渐淹没。

  杀鸡儆猴,效果立竿见影。

  其他士绅见状,再也不敢公然反抗。他们虽然心中不甘,却只能不情不愿地配合差役,登记田亩,核算赋税。

  更让他们崩溃的是,龙天策不仅要他们纳粮,还要他们“同耕”。

  县衙规定,士绅名下的土地,若雇佣佃户耕种,佃租不得超过三成;若自己耕种,则可享受一定的赋税减免。这无疑是在鼓励士绅“接地气”,打破他们“不事稼穑”的优越感。

  孔老秀才的儿子,那个年轻的秀才,被逼无奈,第一次拿起锄头,走进了自家的田地。当他笨拙地挥舞着锄头,被泥土弄脏了衣袍时,周围传来了佃户们善意的哄笑。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屈辱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 孔老秀才站在田埂上,看着儿子的窘态,老泪纵横,却无能为力。

  然而,崩溃的背后,是新生的开始。

  “同耕同赋”推行一个月后,杞县的变化,肉眼可见。

  士绅们的土地,不再荒芜,无论是自行耕种还是雇佣佃户,都比以前用心了许多。因为他们知道,多收的粮食,不再是白得的,而是要按比例缴纳赋税,与其让土地荒废,不如好好耕种,至少能多留一些。

  百姓们的负担,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士绅们缴纳的粮食,充实了县衙的粮仓,龙天策用这些粮食,修缮了更多的水渠,扩大了学堂的规模,甚至还开设了一个“惠民药局”,为贫困百姓免费诊治。

  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风气,正在杞县悄然形成。

  曾经高高在上的土绅,开始出现在田埂上,与佃户讨论农桑;曾经目不识丁的百姓,因为学堂的普及和赋税的公平,脸上多了几分自信。

  杏花等凤鸣学堂的女学生,不仅学习六艺,还跟着玉倾城,深入田间,教妇女们新的纺织技术,甚至讲解简单的农桑知识。

  一日,龙天策和玉倾城在城郊巡查,看到郑三的儿子,那个年轻的秀才,正在田地里,向一位老农请教如何防治虫害。他虽然依旧有些腼腆,但眼神却认真了许多。

  “你看,” 玉倾城笑着说,“改变,总是从最不情愿的人开始的。”

  龙天策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他知道,士绅们的崩溃,只是暂时的。他们或许还会在暗中阻挠,或许还会怀念过去的特权。但杞县的“新篇章”,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当士绅与百姓,第一次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缴纳同样的赋税,为了同一片丰收而努力时,那些延续了数百年的偏见和特权,正在一点点瓦解。

  这,才是真正的“新篇章”——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公平和正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地生活,有希望地奋斗。

  夕阳的余晖,洒在杞县的田野上,金色的稻浪翻滚,仿佛在为这个崭新的时代,奏响最动人的乐章。而那些曾经崩溃的地头蛇们,或许终将明白,失去特权,并非末日,学会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才是长久之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