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136章 弦歌不辍家宅宁,慧心巧系风筝线

第136章 弦歌不辍家宅宁,慧心巧系风筝线

  幽州的秋意渐浓,刺史府的庭院里,枫叶染上了醉人的红。

  龙天策对冷月的态度,确实在玉倾城的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起初,他只是在玉倾城的“撮合”下,偶尔与冷月同桌用膳。玉倾城总会有意无意地提起冷月的好:“妹妹今日又采了些安神的草药,说是给你泡着喝,能解公务的乏。”“白狐部落送来的皮毛,妹妹亲自给你缝制了件披风,说是比汉人的棉袍更抗风。”

  龙天策听着,嘴上不说,心里却渐渐有了数。他并非铁石心肠,冷月的细心和那份小心翼翼的讨好,他都看在眼里。尤其是有一次,他处理公文到深夜,倦得趴在案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一件带着淡淡草药香的毯子,桌角放着一碗温热的醒酒汤——侍女说是冷月半夜起来,见书房灯亮着,特意送来的。

  那一刻,龙天策心中某个坚硬的角落,悄然软了下来。

  他开始尝试着回应冷月的善意。她送来的草药茶,他会主动端起来喝;她缝制的披风,他在外出考察时穿上了;甚至在她提及白狐部落的困境时,他会认真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句建议。

  冷月感受到了这份变化,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眼中的委屈也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欢喜。她开始跟着玉倾城学汉人的礼仪,学做中原的菜肴,努力地想要融入这个家。

  府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这日晚膳后,玉倾城让侍女沏了茶,屏退左右,单独留下了龙天策和冷月。

  “天策,” 玉倾城捧着茶杯,语气温和,“如今府里人多了,事也杂了。我身子重,很多事顾不过来。冷月妹妹刚来,也不熟悉府里的规矩。我想着,把白鸽和颜清,派到你们院里,帮着打理打理。”

  白鸽和颜清,是玉倾城的贴身侍女。白鸽活泼机灵,手脚麻利;颜清沉稳细心,识字断文,都是玉倾城一手调教出来的心腹。

  龙天策闻言,眉头微蹙。他明白玉倾城的意思,这是要让她的人来“服侍”自己,说好听点是帮忙,说难听点……是监视?还是……

  他看向玉倾城,却见她眼神坦荡,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真诚:“她们俩跟着我多年,忠心可靠。你公务忙,冷月妹妹又不熟悉汉人的规矩,有她们在,能省不少心。而且,她们也能在一旁,教教妹妹府里的事。”

  冷月也有些惊讶,她没想到玉倾城会把自己的心腹派来,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是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

  龙天策沉默了片刻。他看着玉倾城隆起的小腹,看着她眼中那份坦然的信任,忽然明白了她的用意。她不是不信任自己,也不是不信任冷月,她是在用这种方式,向自己,也向冷月,传递一个信号:这个家,她是主心骨,无论添了谁,都改变不了这一点。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和冷月之间,搭建一座更顺畅的桥梁。

  “你安排便是。” 龙天策最终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却也有对妻子这份良苦用心的理解。

  玉倾城笑了,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那我这就叫她们过来。”

  很快,白鸽和颜清就来到了厅中,对着龙天策和冷月盈盈一拜:“奴婢白鸽/颜清,见过将军,见过夫人。”

  “往后,你们就好生伺候将军和冷月夫人。” 玉倾城吩咐道,“凡事多听、多看、多做,少言。”

  “是,谨遵公主吩咐。” 两人齐声应道。

  当晚,龙天策便歇在了冷月的院中。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留下。冷月既紧张又欢喜,手脚都有些不知所措,还是白鸽和颜清在一旁提醒,才勉强将一切安排妥当。

  内室的门轻轻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光线。

  龙天策坐在床边,看着站在不远处,脸颊绯红的冷月,又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白鸽和颜清,心中忽然有些感慨。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会变成这样。

  “你们……” 他刚想说些什么。

  “将军早些歇息吧,奴婢们在外间候着,有事您喊一声就行。” 白鸽机灵,立刻带着颜清退了出去,还体贴地带上了门。

  内室里,只剩下龙天策和冷月。

  冷月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将军……”

  龙天策看着她局促不安的模样,想起了玉倾城白天的话,想起了她为这个家的付出,心中的最后一丝别扭也消散了。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冷月的手。她的手有些凉,微微颤抖着。

  “早些睡吧。” 他的声音,比平时温和了许多。

  冷月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低下头,任由他握着,脸颊红得像院里的枫叶。

  门外,玉倾城并没有立刻离开。

  她站在廊下,听着内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低语,和白鸽、颜清刻意放轻的脚步声。秋风吹过,带来桂花的甜香,也吹散了她心中最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她缓缓抬起头,望着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嘴角忽然勾起一抹释然的笑容。

  小主,

  这笑容,不同于往日应付场面的端庄,也不同于看着龙天策和冷月关系缓和时的欣慰,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带着掌控感的笑意。

  她想起了小时候在宫中,父皇教她放风筝的情景。父皇说,放风筝的诀窍,不在于把线拉得多紧,而在于懂得松紧有度。线太紧,容易断;线太松,风筝就飞远了,再也拉不回来。最好的办法,是让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看似无拘无束,却始终有一根线,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龙天策,就像那只风筝。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