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130章 金口玉言惊朝野,勋封重寄启新程

第130章 金口玉言惊朝野,勋封重寄启新程

  太极殿内的寂静,像一块被绷紧的丝绸,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撕裂。

  李铮低着头,花白的须发在晨光中微微颤抖。百官的目光或同情、或审视、或幸灾乐祸,像细密的针,扎在他背上。上官玄站在殿中,铁笔般的目光依旧锐利,仿佛在等待一个“军法严明”的最终裁决。程咬金攥紧了拳头,老脸上青筋暴起,若不是在太极殿,他怕是早已跳出来为李铮喊冤。

  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的旨意,会是“罚俸三年”“暂解兵权”的温和惩戒,或是“贬为庶民”“流放边疆”的严厉处置——毕竟,“擅动兵马”的罪名太重,即便是功臣,也难全身而退。

  秦正阳坐在龙椅上,指尖停止了敲击扶手。他沉默地看了李铮片刻,又扫过殿内屏息凝神的百官,忽然笑了。

  那笑容很淡,却像一道穿透云层的光,瞬间打破了殿内的凝重。

  “上官御史,” 秦正阳开口,声音平静得不像在讨论一场“谋反”弹劾,“你说李帅擅动兵马,违了军律?”

  上官玄躬身:“是。”

  “那你可知,他为何要擅动兵马?” 秦正阳又问。

  “臣……” 上官玄一滞,“臣知其为平定突厥,但军律如山……”

  “军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秦正阳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当年先帝爷定军律,是为防‘乱兵’,不是为缚‘良将’!若事事都要等圣旨,突厥早已卷土重来,元震的头颅怕是都挂在哈拉和林的旗杆上了!”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骚动。谁也没想到,年轻的皇帝会如此直白地否定“军律如山”的说法,甚至隐隐驳斥了上官玄的弹劾。

  上官玄脸色煞白,嘴唇翕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秦正阳没再看他,目光转向李铮,语气变得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铮。”

  “臣在。” 李铮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你平定突厥,生擒突摩勒,斩断漠北百年祸根,此功,堪比卫霍(卫青、霍去病)。” 秦正阳的声音传遍大殿,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朕若因‘擅动兵马’而罚你,何以面对北疆战死的十万将士?何以让天下功臣心寒?”

  他顿了顿,忽然从龙椅上站起身。内侍捧着一卷明黄的圣旨,快步走到殿中。

  秦正阳亲自接过圣旨,展开,用一种足以让殿内每个人都听清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前北伐军大帅、定北侯李铮,戎马半生,忠勇可嘉。昔年护朕于危难,今又扫突厥于漠北,功在社稷,泽被苍生。

  朕念其功,特敕:

  一、晋封李铮为代国公,食邑五千户,赐丹书铁券,恕其九死(除谋逆外,其余罪名皆可赦免)。

  二、擢升李铮为兵部尚书,总领天下兵马调度,原刑部尚书一职,由吏部侍郎接任。

  三、赏李铮黄金千两,锦缎百匹,甲第一座,于长安朱雀大街赐宅,以示荣宠。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李铮自己。

  上官玄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身后的柱子上,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弹劾“谋反”,结果却晋封国公、擢升兵部尚书?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程天放愣了半晌,忽然老泪纵横,猛地跪倒在地:“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

  秦文辉等年轻将领,也纷纷跪倒,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陛下圣明!”

  百官们彻底乱了阵脚。有人震惊得张大了嘴,有人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有人则脸色变幻,显然没料到皇帝会有如此雷霆反转。

  “这……这怎么可能?” 吏部尚书低声喃喃,“代国公是超品爵位,兵部尚书掌天下兵马,这是把半个朝廷都托付给李铮了啊!”

  “陛下就不怕……” 旁边的官员刚想说“功高震主”,却被吏部尚书狠狠瞪了一眼,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李铮站在殿中,手里捧着那卷还带着墨香的圣旨,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他抬头看向秦正阳,年轻的皇帝正站在龙椅前,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猜忌,只有全然的信任和托付。

  “臣……臣李铮,谢陛下隆恩!” 李铮猛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声音哽咽。他戎马一生,见过太多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从未想过,自己能在“擅动兵马”的弹劾后,得到如此厚重的恩宠。

  秦正阳走下龙椅,亲手扶起他,声音温和却带着千钧之力:“李公,兵部尚书一职,关乎天下安危,朕信你能担此重任。往后,整军备战,选拔良将,镇守边疆,都要劳烦你了。”

  “臣……臣定不辱使命!” 李铮挺直脊梁,花白的须发在晨光中颤抖,眼中却重新燃起了斗志。

  秦正阳环视殿内,目光落在依旧怔立的上官玄身上,语气恢复了平静:“上官御史,你弹劾百官,是尽御史之责,朕不怪你。但往后弹劾,需知‘功过相抵’,需懂‘社稷为重’。若只知死抠律条,不顾大局,那这御史台,也不必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官玄浑身一颤,连忙跪倒:“臣……臣知错!谢陛下教诲!”

  “起来吧。” 秦正阳摆了摆手,“你的铁笔,该用来弹劾贪腐、纠察奸佞,而不是盯着功臣的一时之过。”

  他重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