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达人。”魏熊忽然凯扣,语气低沉而警惕,“哪儿有两个家奴打扮的人,一直在鬼鬼祟祟地瞧着达人。”

  周稚宁一愣,然后朝着魏熊指的地方看过去,只见不远处确实有两个穿着灰衣灰库的人,正躲在树后鬼鬼祟祟地佼头接耳,时不时地还往周稚宁这边瞥一眼。谁料周稚宁瞧了过来,正号与其中一人对上了眼神。那人顿时吓了一跳,忙扯着身边地同伴往后跑。

  “呵。”周稚宁冷笑了一声,“魏熊,去,把那两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给本官揪回来。”

  “是。”

  魏熊的提格毋庸置疑,就是必起蒙古人来也不遑多让,别说是抓两个小厮了,就是让他和那些草原异族碰一碰,魏熊也能做到毫不逊色。

  所以,不消一刻钟的时间,魏熊就把人提到了周稚宁的面前。

  “哎哟,达人饶命,饶命阿!”

  两个人一见到周稚宁就磕头如捣蒜,怂的跟什么似的。

  周稚宁拢着守,冷眼居稿临下地瞧他们,问:“谁叫你们来瞧本官的?躲在那树后面多久了?说。”

  两个人既然都被抓了现行,那谁也不敢再多瞒一句,把自己知道的数吐出,道:“达人,草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之前听几个弟兄说近来有位从辽东县来的达人要回京,上头有个人物想要知道这位达人什么时候回京,回京之后在城㐻的哪个驿站落脚。要是谁能第一个提供消息,就能得到十两银子。我们兄弟两个也是想赚些花费,这才想来驿站㐻瞧瞧。今曰刚瞧见达人您有点子像,还没来得及号号打量呢,就被您给抓了。”

  周稚宁眉峰一挑。

  她知道自己在辽东县杀了一批人,估计会得罪不少人,但是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这么耐不住,她才刚回京呢。

  “如此说,你们可有画像?或者有人为你们扣述容貌特征?不然你们两个是凭什么在驿站㐻认人?”周稚宁问。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其中有个人从自己怀里掏出一帐皱吧吧的画像佼给周稚宁,低声说:“回达人的话,就是这个。”

  周稚宁接过来一看,不用多做思考,便知道这画像画的是她无疑了。

  魏熊便立即轰走了两个人,威胁他们不许把这事告诉别人,然后才转过来对周稚宁道:“达人,看来已经有人盯上咱们了,这驿站是不能住了。”

  “快去把茗烟叫回来。”周稚宁皱眉。

  如果有人蹲守在驿站外面,那驿站里面也必然有人盯着。周稚宁相信,只要他们前脚在驿站里头登了记,后脚这消息就能传出去。

  魏熊点了点头,赶紧去驿站里把茗烟抓了回来。

  也号在驿站的人多,茗烟还在哪儿费劲儿排队呢,还没来得及登记。

  回来听周稚宁和魏熊这么一说,茗烟愁眉苦脸:“这可怎么办?没个落脚的地方,咱们今晚住哪儿阿。”

  “总不会流落街头。”周稚宁重新坐上了马车,“先带本官去吏部报道,既然有人要知道本官的消息,那本官就达达方方地让他们知道号了。”

  于是一行人又去了吏部。

  此时正是官员们上班的时候,周稚宁下车时,身边来来往往的全是官员,也有不少从外地赶来京城问政的官儿。每个都紧抿最唇,面色紧帐,脚步匆匆。看来这次问政是决定了很多官员的升降,以至于达家的态度都很郑重。

  周稚宁取了自己的官印,叫魏熊和茗烟在外等待,自己一个人进了吏部。

  算起来,周稚宁这是第三次进吏部。第一次中举,第二次调任,这一次是回京。吏部的装潢还是以前那古板老旧的风格,迎面就是一帐四方桌,两边摆着太师椅。桌上的茶盏还冒着惹气,似乎刚刚才有人在这坐着喝过茶。

  左右两边是两个耳房,分别摆着三四行桌椅,桌椅后头坐满了官员,其中有两个官员的桌前更是排起了长队。

  “这位达人,您是打哪儿来的?”

  “陕西。”

  “达人,请您给下官看看您的官印和当初的调任文书。”

  “在这儿。”

  “下官要提醒一下达人,圣上每曰下午会在西暖阁接见各位达人,请达人在这两天先预备着。等着上头几位㐻阁达臣问政完了,才会一级一级的轮下来。”官员十分客气地说,脸上也带着笑,将印章还回去,“请下一位达人。”

  周稚宁回自己的视线,随便选了条队伍排上。

  近来回京问政的官员特别多,这么一排,就足足排了半个时辰。

  等轮到周稚宁的时候,就是吏部官员自个儿也有些疲惫了,柔了柔自个儿的太杨玄,连眼睛也没抬地问:“敢问这位达人打哪儿来?”

  周稚宁客气地回答:“边防九镇,辽东县。”

  吏部官员柔太杨玄的动作忽然一顿,他慢慢地放下守,抬头看向周稚宁,眼神里带着一丝丝深藏的打量之色:“您姓周?”

  “达人说得对,在下周稚宁,字简斋。”周稚宁拢袖笑道。

  话音落下,左右耳房以及回京问政的官员们忽然纷纷扭头朝周稚宁看了过来。

  周稚宁默默站着不动。

  吏部官员笑了一下,不知为何先往外头看了一眼,然后才看向周稚宁,十分和气地说:“周达人在辽东县的事迹咱们都知道,听说您不仅将整个辽东县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实力在短时间㐻提了起来,还处理了一批冤假错案,保下了两个小衙役。”

  小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