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阅书库>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第157章 臣想申请专利

第157章 臣想申请专利

  “这曲辕犁当真厉害,没想到一头牛配合这犁具,竟比两头牛拉着传统犁还要高效。”

  “是啊,刘祭酒真乃神人也!”

  正在众人吃惊不已时,袁隗已经拉着黄琬到地里,指着新翻好的地说道:“黄公,你看看如何!”

  在秦汉时期,治粟内史为九卿之一,汉武帝时更名为大司农,其职责包括掌管农业生产、大部分税收、物资调度、盐铁酒制作和专卖以及均输、平准等事务。

  黄琬身为大司农,对于农耕之事自然是极为精通。

  袁隗这种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最多就是有些常识,但要论对农耕生产实际的了解,那远远比不上黄琬。

  黄琬也是个快50岁的大爷了,此刻他激动地身上都有些颤抖。

  他俯下身,仔细观察着新翻好的土地,用手捻起一把泥土,不停地搓着,又看了看犁沟的深度和整齐度。

  片刻后,他站起身来,对袁隗点了点头,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袁公,此曲辕犁确是神物啊!犁沟深浅均匀,土地翻得细碎,这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

  以一头牛之力,竟能有如此成效,有了这曲辕犁,往后农耕之事必将事半功倍,粮食产量定能大幅提升!实乃利国利民的好器具啊!”

  听到利国利民几个字,袁隗的表情显得有些复杂。

  其他朝臣听见黄琬所言,也纷纷到地里查看。

  在东汉,传统的耕作方式叫二牛抬杠,或者二牛三夫耕作法。

  就如字面意思,需要两头牛,三个人。

  耕作时,两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犁。

  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

  现在曲辕犁只需一头牛,一人操作即可。

  这意味着什么?

  东汉,种地的大多是佃户。

  所谓佃户,就是在官府处或者士族那里租牛、租田,然后获得的产出按比例上缴,算是租金。

  如果曲辕犁问世,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同样是租两头牛,他们就能犁出两倍的地。

  要知道,在东汉,地广人稀,有许多荒地。

  如果耕地翻倍了,粮食产量自然也会大幅增加。

  对于佃户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向官府或士族缴纳完规定比例的产出后,自己能够留存的粮食数量也会增多。

  从官府的角度看,粮食产量的提升会带来税收的增加,这样国库也会充盈。

  对于士族而言,他们的田租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利国利民利士族。

  既然全天下都能从曲辕犁中获得利益。

  敢问,谁又会反对这样的发明问世呢?

  “曲辕犁之功,实乃我大汉之幸啊!”

  卢植忍不住感慨道,他看向刘海的眼神,甚至已经从欣赏变为了钦佩。

  作为当世大儒,卢植办学育人,一切不都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吗?

  无疑,刘海这个发明便是在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此利器,功在当世,利在千秋,刘祭酒此功就算封侯也不为过!”

  杨彪也不禁发出惊叹。

  一百年前,有个人,也是宦官,因为改进了造纸术, 被封为了龙亭侯。

  这个人,便是蔡伦。

  虽然曲辕犁不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但曲辕犁的改进对天下的贡献,完全不亚于造纸术的改进。

  听着众人的称赞,何太后对刘海的爱意更浓。

  这个男人身上到底还有多少秘密是哀家不知道的?

  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想起当晚两人第一次交战,刘海挺枪而出的画面。

  她忍不住看向刘海那张,显得吊儿郎当,一点都不严肃的脸,此刻要不是有那么多人在,她都想依偎在刘海怀里,好好释放一下这股爱意。

  好在刘海不知道何太后的想法,不然绝对会找个理由把何太后拉到一旁的草丛里,来一发。

  反正大伙儿的注意力都在曲辕犁上面。

  刘辩倒是新奇地在两边田地里来回跑,一会儿蹲下用手摸摸新翻的泥土,一会儿又好奇地观察曲辕犁的构造细节。

  黄琬适时来到何太后面前,躬身拱手说道:“太后,此曲辕犁利国利民,应尽早推广,以增粮食产量,充实国库。”

  何太后微微一笑,带着充满威严的声音说道:“黄司农所言极是,哀家就将此事交由你来办,你看如何?”

  这可是自己男人的发明,能名垂千古的,何太后自然是想越早让天下人知道越好。

  “臣领旨!”

  黄琬领旨后,脸上满是兴奋。

  推广曲辕犁这件事,如果要他去主导的话,到时候史册上就会记载,曲辕犁由刘海发明,由黄琬负责推行。

  能载入史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